马里兰大学的毕业演讲: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

一位马里兰大学的华裔留学生在毕业演讲的时候称赞了美国的空气,引申到自由和民主,勉励同窗为之奋斗,结果遭到了“辱华”的攻击。然而这篇演讲其实很简单,简单到我看不懂大多数的批评。

有说这位同学在演讲里说谎的。就在十天前,北京的天气还经历了雾霾和沙尘暴的双重袭击,PM2.5超过2000,就算空气较好的昆明,此刻PM2.5指数也接近90,超过达拉斯的两倍有余。难道中国的PM2.5和美国的单位不一样吗?就在昨天,AlphaGo对阵柯洁的直播被大面积关闭。诸多不存在的网站,不能提到的名词,不是实实在在的事实?还是“自由”和“民主”在新话当中重新被定义了?

有说演讲的内容太简单中二的。毕业的时候,难道最值得留念的,不是经历了几年的学习,仍旧拥有一份纯真和热血,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和信赖;最值得自勉的,不是哪怕此刻身无半亩,仍然拥有一份心忧天下的理想吗?自己磨灭了理想屈从于现实,还要去嘲笑别人很傻很天真。大概中流击水在这些人眼中,也不过是文科生的书生意气而已。

还有的人,把目标对准了这位同学的经历和动机。“你真的体会到过中国的污染吗”“这样演讲就是为了混进西方主流社会”,更有甚者,攻击一个普通学生的长相、英文;挖掘一个本科同学的个人信息与私生活,语言的恶毒程度,让我不想在这里重述。还有号召国内公司不录用这位学生的,联系马里兰大学乃至该生申请的学校,试图阻止她被录取的,不一而足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媒体与自媒体不但对舆论的暴力不加以限制和反思,反而公开使用煽动性的词语报道此事,对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丝毫不加隐藏。公众号“北美留学生日报”的负责人当遭遇“吃人血馒头”的指责的时候甚至振振有词:“盯着我干什么,我只不过是跟在别人后面喝汤而已”。

我至今想不明白,中国的空气是好还是差,表达的自由是得到了保障还是有所欠缺,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实判断吗,为什么要指鹿为马?演讲者的重点是自由表达的重要性,既没有否认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,也没有说“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”,为什么要选择性无视?

更重要的是,就算是演讲者失之浅薄,报道出了一点偏差,难道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去倾听和讨论吗?遇到一个“影响形象”的演讲,不去讨论事实,不去理解原意,先抓住几个字眼,扣上一顶“辱华”的帽子,然后再深挖演讲者的思想动机,人肉这个学生的生活和经历,最后大加批判,大有让其永世不得翻身的架势,这怎么可能不让人产生联想呢?

不,我不觉得一个本科生的演讲会“辱华”。相反,对于一篇并不复杂的演讲,断章取义,刻意曲解,是对我们阅读能力的侮辱;对于并不复杂的事实,推搪否认,百般粉饰,是对我们批判能力的侮辱;一边嘲讽着别人的“政治正确”是限制言论自由,一边用“政治敏感”打压一个本科生的自由表达,是对我们公民意识的侮辱;对于批评,不但不能“无则加勉”,甚至连一笑了之的气度都没有,是对我们坦荡胸襟的侮辱;对一个优秀到足以代表UMD全体毕业生的同学,不但不为之自豪,反而因为小事人身攻击,人肉搜索,是对华人凝聚力与善良人格的侮辱。

而认为中国空气差或是不够自由,就会影响她在外人中的“伟大形象”——这才是对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和十几亿子孙的伟大文化的侮辱吧。

而知道吗,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BBC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诸多西方媒体,都已经报道了中国大量民众对一个普通女孩子演讲的愤怒和不满;恐怕也就更强化了所谓“西方媒体对中国缺乏自由空气的偏见”吧。

那篇演讲里对中国的描述,终于成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。


Also published on Medium.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