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的国内网络环境难言令人满意:从一批公众号被关到几家视频网站整改,从同性恋被定义成“性变态”到豆瓣抑郁症小组被关。不满的声音并不鲜见,也不乏有“我看你能删几次”的转发贴。然而随着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转发变成“此内容无法查看”,愤怒不满似乎也随之了无痕迹。毕竟,生活还要继续。然而,除了等待下一轮的愤怒,真的就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做的了吗?
封闭而中心化的环境,是言论自由的天敌。
现代互联网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Web的发明:给我一个链接和一个浏览器,我可以在任何设备,任何位置查看我需要的信息。然而,以微信为代表的大陆互联网是一个极端封闭的环境:你只能在一台手机上你朋友的动态;你无法查看双方好友交集以外的人对某一件事的反应;朋友圈的内容无法在主流搜索引擎中搜索;你也无法轻易的备份导出你朋友圈的内容。更重要的,谁可以发出什么内容完全在微信的掌握之中:举例来说,并非所有的公众号都能插入超链接,或是报道新闻,不一而足。微博知乎也好不到哪去:大量的内容登陆之后才能查看,第三方API接入也有大量的限制。
当我跟我的朋友抱怨这些服务的时候,最常得到的回应是:“可是大家都用它,我只好也用。” 然而,正是这样的路径依赖,导致这些服务变本加厉:因为它们无论如何都会拥有大多数的用户,使得它们无需顾虑用户的感受,也使得对内容的审查变得轻而易举。而唯有打破这样的依赖,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。而本文要讨论的,就是如何打破这样的依赖。
拥抱更多,更开放的服务
或许你今天还无法告别微信,然而又何妨同时注册使用一个新服务呢。不管是微博饭否简书,或是Twitter/Medium,你很快会发现,你不再被局限于一台设备或是一个平台的人为限制,不再只能发10s的动图,而你的数据也获得了额外的备份。
由于竞争环境的不同,几乎所有的国外服务都更加开放与安全。聊天工具方面,像Telegram这样的聊天软件允许你在任意多的PC和移动终端登录,聊天记录可以随时随地跨设备同步。今天的大多数IM都内置了类似Signal的端到端加密服务,为你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证。社交工具方面,同步微博/Twitter/Facebook的信息并不困难。而哪怕是臭名昭著的Facebook,也提供了完整下载你历史数据的选项。
拥抱去中心化的服务
然而,上述这些服务终究是中心化的。所以拥有所有中心化服务的缺点:依赖少数几个“贤明”公司的决策。一旦它们决定提高服务的价格,更改隐私条款,出售用户数据,或是更改时间线的格式,你并没有其他的选择。解决的方法可以是大家集资买下Twitter。然而更现实的方法是,转向去中心化的服务。因为没有一个点可以单独控制整个网络,所以这些服务往往拥有更好的隐私和安全。
这类服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基于类似P2P的技术,把数据分散到每个客户端。代表是社交网络类的Twister,网盘类的Btsync,与聊天工具类的Tox. ZeroNet 也是一个新兴的选择。然而,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,这类工具往往要求较大的存储空间。
目前来看,更好的解决方案似乎是“联邦式网络”。这类服务类似email: 网络由很多独立的服务器实例 (instance) 构成,然而因为所有的服务器遵循相同的协议,不同的服务器用户仍然可以互相访问。仍然拿电邮举例:就算Alice使用@hotmail.com的邮件服务,她仍然可以给bob@gmail.com或是eve@theevilserver.io的用户发送邮件。根据不同的情况,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大服务器,也可以选择自己搭建一个小服务器。这都不影响她使用这一服务。
这类服务的代表是微博Mastodon,聊天工具matrix.org,以及网盘Nextcloud。下图是一个Mastodon界面的截图。
结语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互联网给了每个个体史无前例的能力,而“能力越大,责任也越大。” 我们所生活的互联网环境,也是由每一个个体的点滴选择所决定的。与其用嘴投票,不如用脚投票。与其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
期待在更大的世界见到你。
Mastodon: @Hoppinglife@cats.hoppinglife.com
Matrix.org: @me:msg.hoppinglife.com
Twitter: @snmyj
Telegram: @haoyuan
Also published on Medium.